——摘自玫玫分享
只要是有主权的货币,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PI是一个机遇,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远景规划设计方面,pi把货币这个被政体垄断的符号退回到它的原始功能上,让货币回到普通人手中,变成单纯的交换媒介,还原数字货币属性。
讲点今天和几位币圈资深玩家讨论的心得,都知道最近区块链行业新项目很多,有很多机会,但是很多项目一做就亏钱,不是项目方跑路,就是币上交易所即巅峰,亦或者跌得厉害,再差一点的回本都难,更别说赚钱了,但凡做个项目的人都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遇到一个好项目加一点点的努力,即使没有本金或者很小的初始的本金也能够带来不小的回报。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项目,往往很多人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常见的都是编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的故事。再比如请大佬站台,请写手写吹牛稿,请财经媒体搞专访,和交易所合谋控盘,分析师喊单。凡是向用户融资的区块链项目,在项目方的眼里你们手里的比特币,以太坊,usdt比他们手里的自己发行的代币更有价值。也就是说项目方及其合伙人连自己发行的代币都不相信。不相信他们做的这个代币能够成为主流的加密货币,因此才会不停的通过各种方式,急不可耐的把自己发行的币买给你们,反过来,如果一个区块链项目,一不向用户融资,代币免费发送给用户,所有费用自己先掏腰包,风险自己先扛着,项目方及参与者一直在持续的开发项目,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项目成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发行的基础之上,社区用户活跃度非常高,大家都自发的维护整个项目,这样的区块链项目说明了,项目方和技术开发者有信心认为他们做的项目发行的代币一定会成为主流的加密货币,至少他们愿意拿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破釜沉舟的干那么一回。在他们眼里自己发行的代币可比 比特币,以太坊,usdt等等更具有吸引力,环顾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目前除了pi,在身边我真的找不到第二个满足上面要求的项目,而是项目方和技术开发者把自身的利益建立在项目最终成功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项目发行的基础之上,他们就是这么有底气,几乎所有币圈的人都知道,货币的价格在于共识,有人认为将来pi上交易所可能3.14美金一枚,其实是没有道理的,pi项目诞生于去年3月14日,刚好是圆周率,所以项目方以派 π 命名,而且这个符号全世界都认识,3.1415926,刚开始挖矿设计算力3.14,然后矿工每增加十倍速度减半,要说pi项目与3.14是什么关系,就是刚才说的两个关系,除此以外跟3.14毫无瓜葛,项目方可以设置pi的各种参数,就是设置不了π的价格,尼古拉斯早说过,最终pi的价格由所有矿工说了算,大家认为值多少就是多少,那有的人会问,那么是不是大家说值一千万一枚就是一千万?那当然不是,共识价格通过易物,生态,交易所等来体现,市场就是背后那只无形的手,调控币价,现在不是八年前,信息很发达,人人都是媒体,都是信息传播者。全球什么新闻消息瞬间传遍每个角落,比如你想知道比特币现在价格,立马能查到,当pi易物价格在200元的时候,请问交易所的价格3.14美金,谁会卖?你会卖吗?所以第二阶段生态铸造是重中之重,只有在第二阶段把价格稳定下来,上主网以后价格就不会出现泡沫,比如商城5000元的手机,卖5个币,那么一个币就值1000,如果交易所的价格是500,你会选择哪里呢?交易所永远是被动的一方,起到牵制的作用,而不是像比特币一样价格靠炒,当然很大概率上是交易所价格略低于易物价一点,误差不大。弥补交易手续费,节点记账费,易货支撑价格,商城易货价格值1000,交易所就不可能100,价格永远根据生态和商城来走,别看有些小白pi友挖pi不勤快,以为可以割韭菜,但是当他知道pi易物价格时,手上的pi币比谁都看的紧,立马成了守财奴,因为手上币不是很多,这就是人性,pi的参数和锁仓机制决定了割不了韭菜,小白手上币少,不过几百枚基础币,卖不出多少,开通内转购物都可能花完更别说冲击市场砸盘,币多的大佬共识强,也就两千多基础币,更不会贱卖,这就是范博士的人类行为学牛逼。所以再重复一遍,pi在交易所的价格就是那时的易物价格,生态,DAPP 所带来的需求量等等,国内现在100—300,国外100美金起步,以后的价格自己去想,所以再重复一遍,pi在交易所的价格就是那时的易物价格,生态,DAPP ,广告,各方面的需求,当需大于供的时候,就是价格爆涨的时候。
666